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历学位北京班

香港都会大学介绍


历史背景

    Open Learning Institute of Hong Kong 前身为香港公开进修学院的香港都会大学是香港首间由政府创办、财政独立,并以开放及遥距教育为本的大学。一九九七年五月的正名标志着外界对本校在学术上的成就及贡献的认同。

    大学自一九八九年由政府成立以来,都会大学一直致力为本港成年人提供优良及灵活的高等教育机会。现时,本校提供逾一百六十多个深造、学位、副学士及副学位课程。都会大学于二○○一年开办首个全日制面授副学士课程,为年青学子提供更多升学机会。二○○七年,本校首次通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招收学生入读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随着全日制课程的迅速发展,迄今本校已提供接近八十个由副学士至深造程度不等的全日制课程。 

    大学于一九九六年四月迁往何文田永久校舍。大楼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包括图书馆、电脑实验室、视听中心、语言实验室、演讲厅、科学实验室、导修室及特殊学习中心等,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进修环境。二○○○年,大学首个校外教学中心 ─ 港岛教学中心 ─ 于上环信德中心落成启用,并作为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的总部。大学于二○○九年完成第二期校舍的扩建,为与日俱增的遥距及全日制学生提供更佳的学习环境及活动空间。李嘉诚专业进修学院于二○一三年迁入全新的葵兴教学中心,空间比先前的教学中心增加约三倍。而位于何文田忠孝街的银禧学院于二○一四年正式启用,提供文化创意、检测认证以及医疗服务的全日制课程,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重点发展六大产业的其中三项,为香港未来的持续发展培育专业人才。银禧学院的落成标志着都会大学迈进重要的里程碑。

    都会大学有今天的成就,全凭领导层的高瞻远瞩、热忱与承担。为表彰大学校长在任内所作之卓越贡献,大学授予「荣休校长」名衔予谭尚渭教授梁智仁教授。


愿景及使命


我们的历史

    香港都会大学于1989年由政府创立,提供遥距教育,并于2001年起开办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公大的开放及灵活教育课程在亚太区具有领导地位。同时,我们为合资格中学毕业生提供的全日制课程,可媲美本港其他具规模的大学。今天的公大,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并且发展全面的优质大学。 

我们的愿景

    为社会提供开放及灵活教育,致力成为当中的领导者,并发展成为一所卓越的高等教育学府。 

我们的使命

    本校致力于推动学生学习、增进知识和提升研究工作,并着重发展专业及应用课程,以配合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及响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一所提供多元学习模式的大学,我们秉承公正、诚信、坚毅和创新等核心价值,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科技,为同学们提供世界级的优质教育。


大学校训


    香港都会大学于2015年12月15日举行的第二十四届毕业典礼上,校长黄玉山教授公布正式确立「公诚毅朴,开明进取」为校训。这校训是由校内同学、同事、校友及校董所提交约100份校训建议中,经校训遴选委员会从中选出两份作品,再整合和完善后获校董会批准而成为新校训。 都会大学希望同学和同事们,能以「开明进取」的胸襟及态度去逐步实现「公诚毅朴」这个崇高而切实的教育理想。校训的具体意义如下: 

    公:天下为公、求学为公。教育以修身为基础,以贡献社会、兼善天下。

    诚:开诚布公、抱诚守真,代表修身的至善人格,发挥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气节。

    毅:刚毅不屈、沉毅宽厚、勤毅补拙,是中国独有教育观。毅力使人人达标,人人平等。

    朴:朴实无华、返璞归真、契合自然、保护大自然,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开:天工开物、开明开放、开创开拓,意味着知识就是力量,智慧开创先河。

    明:明德格物、慎思明辨、明辨是非,显示教育的任务在于发扬光明伟大的德性。

    进:进德修业,奋力进取。教育是终身学习,永远向前,永远更新。有永恒的内在原动力。

    取:挫而不折,积极进取。取,除了是一种心志锻炼之外,也有其道德取向,向败坏说不,完成大我,是教育过程的最大收获。